地下商业暗藏玄机 6种法则开启地下购物中心神秘空间 原文摘自:互聯網 更新日期:2017-07-05 空间的塑造是一个历史的进程,我们在横向扩张土地的时候,随着科技和研究的进步,纵向维度的开发变成了新的方向和课题。城市快速扩张带来了诸多问题:人口密集、交通拥挤、环境污染、影响和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。由此,地下空间变成了城市空间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,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,成为都市商业成熟的标志。这是由点到线、从线到面、从上到下的立体化商业格局的逐步建立过程。古人说“天上一日,地下一年”,假如由此展开脑洞进行想象,在我们惯常思维中,代表着神秘意味的地下空间里,一旦开始转动商业的轮轴,也必将是一场浩大的革命。 从空间发展来看,地下商业是增加城市商业成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,是形成“立体商业”的重要一环。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实践事实告诉我们,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高速发展城市,科学、有序、理性地发展地下商业,是解除城市发展制约因素的有效途径,是城市立体化、综合化的发展新观念。 最初的地下空间商业化是源自于地下室、防空洞、过街通道的利用,早期的形态是在地下通道的两侧开设商铺,再从简单商业性质的变化成为吸收了多种城市功能。后期不断在演变过程中逐步加入了交通、文化、服务设施等因素共同组成了日益饱满的地下商业空间。当地面的二维空间已经寸土寸金,我们把目光放在了地下,从中挖掘“宝藏”。 但地下空间本身有着封闭性,很难与自然环境融合。假如作为商业的基础,就必须密切关注人的行为、心理,创造一个既符合功能要求又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的建筑空间,这也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。 地下购物中心的建成带着重要的属性,主要的重点客流来源:接驳地铁车站等交通因素;可汇集多元化业态:餐饮、休闲、超市等;特色的体现:可打造主题式商业。纵观全球成功的地下购物中心案例,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些门道。 日本大阪地下购物中心 空间利用率极高的日本,一直都是地下商业的开发中的先行者。建立了全球学习的地下轨道交通范本外,随之商业配套的打造也带着日本式的细节极致追求和人文关怀。日本政府曾提出,“要把一个日本变成10个日本。”除了繁华的地上涩谷地区,还有更惊人的地下生活。 日本的地下商业街具有两大特性:及时性和便利性,更有最久的历史,世界上第一条地下商业街就诞生在日本,是1957年建成的大阪唯波地下街。1963年大阪再建成梅田地下街,以及当时全国最长的地下街——虹地下商业街。虹地下商业街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,设置有4个广场、近400家商店和餐馆、酒吧、咖啡店等多种业态。 大阪长堀地下街总面积8.2万平方米,多达四层,一层是集商业、餐饮和人行步道为主的商店街,设有商铺100余家,分有美食城、便服城、时尚城等多个专业区域。二三层是拥有1000余个车位的车库。四层为换乘系统,最深处深达50米。作为结合地铁而兴建起来的地下商圈,也希望建成未来的交通枢纽。 加拿大多伦多伊顿中心 伊顿中心同样依靠完善的地铁网络汇集人流,无论是输入还是输出,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。它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多功能综合商城,网罗着多伦多两个重要的地铁站点:Queen站和Dundas站,以地面和地下相结合的建筑模式出现,商店总面积达37万平方米。 整个购物中心的设计自然大气, 紧凑的动态流线让消费者在购物过程的视觉感到丰富多彩。里面包含了Sears和Bay二家大的百货商店,同时拥有300多家商铺、餐馆及各种娱乐场所。它的前身是一家1869年的杂货店,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多伦多最大的连锁店。 内部布置的观景电梯,自动扶梯,挑台,天桥,喷水池,以及大量的观赏植物,甚至空中还点缀各式的模型。许多游客不仅为这里的各种品牌商品吸引,也为风格迥异的建筑慕名而来,甚至把这里当作一个观光景点,拍照留影。 加拿大蒙特利尔RÉSO 这座地下购物中心的几项数据都非常惊人:占地400万平方米,连接了10个地铁站,2个公共汽车终点站,1200个办公点,200个餐馆,40家银行,40家影院,2个大型购物商场,近2000家店铺,3个大型展览楼和其他娱乐场所。更有奥林匹克公园,贝尔中心,蒙特利尔火车站,艺术广场等都被涵盖在周边。 在设计上同样引入了自然因素,在人们的经过的长廊里摆有各种花草树木,并利用电灯光促其生长。在一片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中,安置有各种凳椅供人们休息。同时设置有多达200个进出口,每天大约有50万的人流量。因为与地铁相连,缓解了交通问题,加之蒙特利尔特殊的冬季恶劣天气状况,也为人们形成了庇护的休闲场所。 突破物理空间资源瓶颈的制约,发展地下购物中心仍然面临着多重挑战。有分析认为,越是成熟市场,有价值的空间就越稀缺,地下商业开发的价值就越大。但不应作为地上空间的附属,地下购物中心可以利用特殊性从几方面原则打造: 1.与便捷交错的交通系统紧密相连: 在区位选择上大都位于商业核心地段或行政文化中心。从交通上看,选择地铁站出入口沿线,地下行人通道沿线等市政交通的附近,依靠密集的人员流动带来客群。另外,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,天气状况较为极端的城市似乎更容易运营成功。 2.地下与地上构成完整的体验环境: 其中结合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类:一是地下购物中心与地上商场相结合,共享客流得到更多商机。二是地下购物中心开发与城市景观相结合,例如结合地上城市休闲绿地广场,在地下开发购物中心,这是随着人们对于城市景观的重视而新兴起的模式。 3.合理的商业定位和经营项目: 与地面商业形成差异化是地下购物中心可以重视起来的关键。例如蒙特利尔的地下购物中心,因为广阔的占地面积而拥有数量众多的餐饮店铺,人们在这里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。 4.空间环境和建筑设计: (1)采光和通风往往是设计中的关键,地下本身的封闭的特性,要依靠充足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突破人们的压抑感。 (2)导向的问题要花费甚至比地上商业更多的精力去打造,人流导向要注意地上和地下的重复交织,出入口与动线的连通要体现出宽阔的业态布局,并与交通出入口打通便利衔接,才能给出舒畅的购物体验。 5.安全性保证和舒适性营造: 严格制定安全的措施防护是重要的基础,也可加入技术措施,以避免不良反应。在日常运营的基础之上可在硬件方面加入更多自然“呼吸”式的营造和人文细节。比如,利用光、水、植物来布置,增加座椅和休闲设施。 6.可包装更多文化主题性: 交通的集中、大客流区位选择以及“地下”的特殊属性,利用三者衍生出文化主题的打造,或利用季节性变化的特征,都可以为地下购物中心带来更多趣味。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于建筑空间容量的扩大,和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,仍旧亟待城市的发现者继续利用。听了许多的传说和故事,似乎深藏在地下的总有宝藏,而我们也一直在致力于发掘城市空间和商业故事里的更多惊喜。 |
上海市黃浦區建國中路8號8號橋8號樓8208-8218單元 電話:+8621 6321 6500 / 5465 6725
直線:+8621 5465 7135 / 手機:13501909682 郝小姐
版權所有 思彼思營銷策劃(上海)有限公司